真誠溝通 充分信任
責任督學 黃玉清
【案例背景】
根據《教育督導條例》和《教育部關于加強督學責任區建設的意見》規定,“調查核實群眾舉報、投訴的有關教育問題”是責任督學的一項工作任務。我們在處理投訴時發現,學校與家長、社會溝通不暢成為不少投訴的共同起因。
【案例描述】
在調查了解過程中,我們做了三項工作:一是到一(1)班教室巡視教師學生上課情況;二是檢查一(1)班全體學生的語文作業(階段性練習、習字冊、補充練習以及單元練習作業);三是召集學校校長、副校長,還有現任一(1)班語
查明情況后,我們做了現場處理:
一、要求該班班主任定期調動學生座位。班主任保證每兩周調整一次。
二、該教師產假剛剛結束,新接該班語文教學,業務素質較高。檢查該班學生作業,發現學生完成質量較好,教師批閱及時,未發現明顯瑕疵。家長反映的擴詞不批閱情況并不存在,因為一年級學生正在學拼音,根本沒有擴詞這項作業;所反映的試卷錯批實屬誤會。老師試卷批閱完后對一、二兩題進行了集體評講,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畫圖困難,要求學生直接將錯題在原圖上訂正,家長拿到試卷后誤以為老師批閱錯誤。要求當事教師批閱試卷要規范,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最后責任督學組組長楊美娟同志將調查了解的情況及時與舉報的家長溝通,家長表示非常滿意。
【案例反思】
在處理以上投訴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反復思考:這樣的投訴能不能避免?它的解決帶給我們哪些啟示?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為此對學校作出如下工作建議:
一、加強家校共建,家校互通。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或家長代表座談會,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家長對學校的訴求,充分為家長著想,把工作抓細抓實。
二、語
三、通過全體教師會議通報此件事,讓廣大教師引以為戒,避免這類誤會的再次產生。
作為參與問題解決的責任督學,我們也通過這件事認識到了責任督學工作的重要性。家長和學校、老師發生矛盾后,很難做到直接向學校反映,責任督學給了家長一個反映問題的良好渠道。通過家長的投訴,學校也能夠得到更客觀、準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對于學校的工作切實起到了監督、引導的作用。現在社會和老百姓對于學校的教育品質期望值很高,對于學校來講,既是壓力也是發展的動力和目標。責任督學肩負引導、監督學校辦學的重要任務,在具體工作中起到了在學校、社會、家長之間搭建溝通橋梁的作用。責任督學要站在更客觀、中立的立場上,既要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也要促進學校改進工作,讓家長更能理解學校、教師的工作,更要讓學校管理者